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法国通报讣告专栏中的晚清官员(2)

来源:中国金属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罗丰禄 在1903年《通报》第2辑第4卷,考狄详细介绍了罗丰禄的生平,全文如下⑤法语原文详见Henri Cordier, Lo Foung-lou,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Vol. 4, No.

(二)罗丰禄

在1903年《通报》第2辑第4卷,考狄详细介绍了罗丰禄的生平,全文如下⑤法语原文详见Henri Cordier, Lo Foung-lou,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Vol. 4, No. 3 (1903), p. 256。:

1877年我和罗丰禄在伦敦曾共度过几个星期,当时罗丰禄和他的上司李凤苞一瘦一胖,对比鲜明,此后他俩在各方面都旗鼓相当。罗生于1850年,在日意格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以李凤苞英语秘书的身份陪同出使欧洲,李为福建政府遣欧的两位官员之一。李任驻柏林公使时罗随行。1881年回国,此后成为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幕僚。他和马建忠二人在促成1884年《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的谈判中均发挥了突出作用。罗陪同李鸿章出使日本,参加最终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随后是令人难忘的欧美之旅(1896年)。1896年11月,罗授命为驻英、意、比利时公使。罗在伦敦以精湛的英语大受欢迎,但由于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大型工业中心的一次考察以及与雅提克俱乐部经理的关系,受欢迎程度打了折扣。1901年罗授命驻圣彼得堡公使,但从未就任该职。他自回国后健康大不如前,于6月9日死于故乡福州。他有一些著作,译著有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释义》和查尔斯·贝思福勋爵的《中国的分裂》。

罗丰禄是考狄所熟悉并十分欣赏的晚清著名外交官,与马建忠一起出现在1877年第一批船政留欧学生团队中,其身份是英文翻译,后来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并兼任驻英使馆翻译。次年7月,罗丰禄曾随李凤苞前往巴黎访问①杜志明:《罗丰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加入李鸿章幕府后,罗丰禄也成为1884年《中法会议简明条款》谈判中的关键角色。考狄对罗丰禄担任驻英公使后的经历尤其关注,指出他以精湛英语和翻译成就受到欢迎,也提及令他名望受损的一个事件。时任驻英使馆参赞张德彝在日记中记载,1899年11月到1900年2月间,罗丰禄在伦敦雅提克俱乐部(Article Club)经理考安的安排下,曾多次赴利物浦、考文垂、纽卡斯尔、格拉斯哥等地的制造企业访问。考安是犹太商人,精于算计,刻意交好罗丰禄。他打着中国公使的旗号,以广阔的亚洲市场为诱饵,登报招募知名制造厂商加入其俱乐部,只有入会企业才安排罗丰禄前往访问,而入会费高达二三百英镑②张德彝在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二(1900年2月1日)的日记中记载:“考安登诸新报,谓伊将随引中国公使往游通国著名各厂,以使该厂名传雅洲,生意兴隆,而公使身临其地,亦与该厂增荣”,“既求其人,则须入会,盖初入会者须费至二三百镑也”。参见张德彝《六述奇》,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49页。。此事在当地引发了负面舆论,可能导致罗丰禄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打了折扣”。

(三)伍廷芳

在1922年《通报》第2辑第21卷,考狄介绍了伍廷芳的生平,全文如下③法语原文详见Henri Cordier, Wou T’ing-fang,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Vol. 21, No. 4(1922), p. 365。:

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家之一伍廷芳刚刚过世。他1842年生于新加坡,父亲广东人伍荣彰,娶英国殖民地中国基督徒客家女子莲娘为妻。伍原名伍才,四岁时和家人来华,在香港圣公会差会的圣保罗书院上学,后赴英国学习并于1877年获律师资格。1882年伍应李鸿章之邀到天津,与罗丰禄同为幕僚。1896年11月,他出任驻美公使,1903年5月召回,继9月任商部左侍郎后,12月任外务部右丞,而后为外务部右侍郎。1907年秋再次出任驻美公使,但两年后被召回。袁世凯去世后,他成为外交总长。

伍廷芳是晚清民国杰出的外交官,自英国学成返国途中曾经于1877年夏天到访过法国,期间是否与考狄见面或认识尚无史料可证明。伍廷芳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长达14年,期间重要的对法外交活动包括1886—1887年参与了《中法中越边界陆路通商章程》的交涉和签订。伍廷芳的外交生涯和影响力一直延伸到民国,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他担任南方议和代表,成为西方列强竞相拉拢的革命党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南北方议和期间法国积极支持袁世凯势力,施压南方尽快妥协①葛夫平:《法国与清末政局》,《史林》2015年第5期。,法国政府训令驻上海总领事喇伯第(La Batie)通知伍廷芳,要求南方革命党人尽快接受晚清政府的君主立宪制②吴乾兑:《1911年至1913年间的法国外交与孙中山》,《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

二、南北洋通商大臣

第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和广州对外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开放了天津、营口和烟台。为管理对外通商事务,设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分别驻节上海和天津,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增强口岸通商与地方事务的统筹能力,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之前为江苏巡抚)兼任。同治十三年(1874),清政府又授权南北洋通商大臣督办海防,参与外交、国防、洋务等一系列全国性事务的决策,“凡涉洋务均在管辖范围之内,军事、交通、税务、教育等无不与闻”,遂为晚清事权最重的两大地方疆吏,在对外关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901年外务部成立之前实际上是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考狄讣告中的李鸿章、王文韶和刘坤一,在他们仕途的重要阶段都出任过声名显赫的南北洋通商大臣。在西方列强心目中,他们均为支持对外开放的晚清改革派。从维护各自在华利益的角度考虑,西方列强普遍支持和同情改革派,对改革派人士予以特别关注,自然成为考狄笔下讣告的事主。

文章来源:《中国金属通报》 网址: http://www.zgjstbzz.cn/qikandaodu/2021/0617/1269.html

上一篇:竹纤维餐具在欧盟预警通报情况与质量安全风险
下一篇:激光剥蚀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环境分析

中国金属通报投稿 | 中国金属通报编辑部| 中国金属通报版面费 | 中国金属通报论文发表 | 中国金属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金属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